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新闻资讯 > 教育资讯 > 把“现管者”的隐性权力关进笼子

把“现管者”的隐性权力关进笼子

发表日期:2016-5-23 作者:四川师范大学家教 电话:13880486006
俗话说“县官不如现管”,这话道出了一种社会普遍现象,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。不少“现管者”看起来似乎权力不大,其实各种隐性权力藏于水面之下,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们的直接影响不容小觑。 

  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敛财、欺凌学生等劣迹日前被媒体曝光。据学生反映,“信不信我让你毕不了业”是这位教授威胁学生时的口头禅。其实,在当下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,导师对自己带的研究生拥有很大权力: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,诸多环节大都是导师说了算;而学生实习、找工作、发论文等也常要仰仗导师提携,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的人身依附关系。翻看媒体报道,关于导师压榨、欺凌学生的报道并不少见。 

  当然,我们相信为人师表的导师们绝大多数都是好的,被曝光的只不过是少数害群之马。但问题在于,为何一些导师肆无忌惮地压榨、欺凌学生?这绝非单纯的个人品质问题,除了显而易见的“县官不如现管”,还涉及一个深层次问题——隐性权力。 

  学术界一般认为,隐性权力是相对于显性权力的一种权力运作形态,其可能产生于显性权力的延伸和辐射、权力主体的个人魅力、正式权力角色形象的扩散等。隐性权力集中且不规范、权力运行隐蔽且权力范围与责任不清,同时往往还会表现在文化与心理层面。隐性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,就是由某人在组织中所拥有的技术、能力、经验、人情等所形成的超出其职位权力的隐性权力。不难发现,导师面对自己的学生,恰恰就拥有这种隐性权力,如果这种权力被滥用,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偏离正常轨道。 

  在教育领域,“现管者”的隐性权力得不到制约,诱发了诸多次生问题。比如,日前有媒体报道,河南平顶山市六中5名学生放晚自习路过政教处主任办公室,看到办公室开着空调,其中一名学生说了句“日子过得真美,过得跟神仙一样”。听到这句话后,这名政教处主任将说话的学生叫进办公室,二话不说上来就扇耳光。在基层学校,政教处主任主抓卫生、纪律、德育等工作,倘若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,政教处主任是“现管者”,当然有权力出面给予适当处罚。但在上述案例中,学生只不过说了句风凉话,就惨遭殴打,这显然不属于一个政教处主任的显性权力,而恰恰是对隐性权力的滥用。隐蔽、不规范,是“现管者”隐性权力的重要特点。仔细想来,最近频繁被曝光的营养餐被教师蹭吃问题,以及饱受诟病的校服采购、食堂卫生等基层学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,不都有“现管者”滥用隐性权力的魅影吗? 

 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:“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……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。”因此,对“现管者”的隐性权力,同样需要进行制约。在上述几起案例中,事发后,电子科技大学那位教授被学校调查,目前被停课并被调离专任教师岗位;平顶山那位殴打学生的政教处主任也向学生道了歉。这种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”式的处理固然有一定震慑效果,但很多时候存在滞后性、随意性、短期性。 

  近日,中山大学出台了《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(试行)》。办法重点对导师的权责进行了厘清与限定,未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或违反师德规范者,严重的将被取消导师任职资格。这无疑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尝试,即通过完善制度,对导师形成长期、普遍、强烈的行为感召力与约束力。 

  对于“现管者”的隐性权力,不能视而不见,更不能姑息纵容。避免隐性权力被滥用,“现管者”的自律显然不足恃,而是亟待加强他律,除了来自媒体和公众的外部监督,还需要通过对制度的编织、完善,真正把“现管者”的隐性权力关进笼子里,这才是根本之道。(杨国营) 


百度搜索更多内容:把“现管者”的隐性权力关进笼子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chuanshijiajiao.com/News_View.asp?NewsId=3676 (转载请标明出处:四川师范大学家教
------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侵犯了您权利,请与本站联系!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