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新闻资讯 > 教育资讯 > 陈学良:扎根农村26载,倾心奉献不畏难

陈学良:扎根农村26载,倾心奉献不畏难

发表日期:2019-4-27 作者:四川师范大学家教 电话:13880486006
“陈老师的课总是感觉有魔力,很多我们原本不会做的题,只要他一画图,我们突然就都会了。”雷阳说,“他画图很厉害,特别是画圆的时候,小拇指按在黑板上,用大拇指和食指压着粉笔,转一圈就画好了,非常完美,就和圆规画出来的一模一样。”

陈学良在给九年级学生作数学中考报告
雷阳口中的“陈老师”是西安市临潼区铁炉初级中学(以下简称“铁炉初中”)九年级数学教师和年级组长陈学良。铁炉初中是一所偏远的寄宿制农村初中,近年由于中考质量大幅度提升,一时声名鹊起,该校生源主要是来自周边乡镇和城区。“这其实没有啥‘秘密’,就是因为我们老师能吃苦耐劳。”谈起学校近年的变化,老师们纷纷说。
陈学良作为这支教师队伍中的领头羊,他扎根农村教育26载,2017年荣获“西安市优秀乡村教师”称号。
回报家乡
“我家在临潼小金,我就是山上的娃。”面前的陈学良皮肤黝黑,身材微胖。1973年,陈学良出生在贫苦的山区家庭。上初三时,班主任老师经常给他们说,山区比较贫穷,要改变落后面貌,光靠个别人是不行的,必须要培养一代又一代人。从那个时候,陈学良就立志当老师,这样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人,改变家乡面貌。高中毕业时,他毅然选择报考小教专业。
1993年7月,陈学良毕业回到母校——临潼区小金初级中学工作。一开始,学校安排陈学良教初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并且兼任班主任,这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陈学良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。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摸索出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,取得了不错的成果。后来学校又安排他教初三数学课,同时担任一个班班主任,并且还兼初二物理教学,任务繁重,他从未有过半点怨言,而是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”。
在小金初级中学工作17年后,2010年3月由于撤点并校,陈学良来到铁炉初中,学生来自小金山和铁炉塬,要24小时在校学习生活。
有“魔法”的老师
每天早上起床铃还没响,陈学良就已经起床,站在学校迎接师生,在班
挽回不了的。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们,每周日晚都要返校,陈学良都是第一个到校。他一直说,只要学生到,老师就要到。
他经常会被学生堵在教学楼、楼梯道、宿舍门口、办公室里答疑解惑。令九四班的周晋浩记忆深刻的是,一次晚上十一点,他去陈老师房间问题的时候,陈老师还没睡。“我们都叫他‘数学泰斗’,所以总是喜欢向他请教。”周晋浩笑着说。
在平时集会的时候,陈学良会用自己和朋友的成功事例,结合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,细心、用心、耐心指导孩子们。但凡学生心理方面受了挫折,受了刺激,陈学良会倾尽自己所学,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干预和治疗。有一次,一位性格内向的男同学突然要辍学,这在学生中引起很大震动。在多方劝说无望的情况下,孩子被送到陈学良手里。他先和孩子沟通交流,了解他的心理、爱好,然后做工作,最终让学生打消了辍学的念头。学生父母对陈学良感激不尽,老师都说陈学良有“魔法”。
不“刷题”的老师
“陈老师是个特别幽默的人,上课和我们开玩笑,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起来。”15岁的张若兰说,“在生活、教学中,他有自己的想法,会以他独特的方法教导我们。之前的数学老师总是让我们刷题,而他就是放松式的,和同学之间交流得多,不是机械化的教学。”多年来,陈学良不断革新教育教学理念,形成了轻松活泼的教育教学风格,深受学生喜欢。他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,耐人寻味的启发,深入浅出的讲解,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课。对于数学学习基础差的学生,陈学良利用课余时间无偿为他们补课,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。
“在数学复课时,我告诉学生要把历年的数学题研究着看,特别是非常好的、有难度的题就好像一部小说一样,第一次看是啥味道,第二次看又有不同的层次了,第三次看角度又不一样了,体会到出题人也费了心血,出这个题真正是智慧的结晶。”多年研究中考的陈学良说,学校管理有特色,把三个年级组相当于三个分校一样去管理,这样老师任务比较具体。另外,把上面精神传达到学生身上,之前派老师参加了全省中考报告会、全市中考报告会,会议精神不仅传给老师,还要给学生传,是学校的亮点。
陈学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。对同一学科年轻老师进行引领指导。初三留一个,加上自己两位老教师,从初二上来两个数学老师,滚动式培养。他的“徒弟”李林峰说:“陈老师业务独到,对青年老师业务栽培引导不少,帮助很多。班主任有啥问题都会找他。他年龄偏大,在做人做事方面对大家有引导性,大家都会找他。”
正是在许多“陈学良们”的努力下,铁炉初中这所地处落后乡镇的农村寄宿制学校,近几年中考一直名列前茅,受到社会关注。但愿这样的农村学校越来越多,振兴乡村教育便大有希望。成都家教中心

百度搜索更多内容:陈学良:扎根农村26载,倾心奉献不畏难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chuanshijiajiao.com/News_View.asp?NewsId=6682 (转载请标明出处:四川师范大学家教
------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侵犯了您权利,请与本站联系!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