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新闻资讯 > 教育资讯 > 成都市成华小学,成都成华小学网址,成都成华小学划片分区

成都市成华小学,成都成华小学网址,成都成华小学划片分区

发表日期:2017-7-25 作者:四川师范大学家教 电话:13880486006

成都市成华小学 网址:http://www.chxx.com/

成都市成华小学有两个小区,分别是:

新华校区 

    地址:成都市成华区新鸿南路77号11栋

    联系电话:028-84381569

邮编:610021

 

锦绣校区

   地址:成都市成华区东秀二路200号

   联系电话:028-84366126

邮编:610058

成都市成华小学介绍:


 “C”形阳光和“H”形树干分别代表成华小学的“成”“华”二字;每一个小朋友就像一棵小树苗,在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茁壮成长,并拥有自己的七彩童年; 每一位老师时刻谨记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的。

成都市成华小学校建校于1991年,是成都市首批“九年义务教育示范学校”、成都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名校集团的龙头学校,成都市小学教育“新五朵金花”之一。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赞誉“以美育人的摇篮”,被国家教育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荣誉称号:“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”、“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”、“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”、“四川省校风示范校”、“四川省文明单位”、“四川省首批百所艺术特色校”等。

 

    学校现有锦绣和新华两个校区,其中锦绣校区在东秀二路200号,新华校区在新鸿南路77号。目前,锦绣校区有36个教学班,新华校区有20个教学班,两校区学生共计2414名,教师152名(锦绣校区一年级10个班、二年级9个班,三年级8个班,四年级9个班,共计36个教学班,学生1565名,教师96名;新华校区五、六年级各10个班,学生859名,教师56名)。

 

    学校名师队伍壮大,有市、区名师工作室4个;四川省特级教师2名;市区学科带头人16名(覆盖语文、数学、音乐、美术、体育、科学等学科);省市区骨干教师21名(覆盖语文、数学、信息技术、科学、英语等学科);区级教坛新秀7名(覆盖语文、数学、音乐等学科)。

 

建校20余年来,学校坚持走“尚美”教育之路,是国内知名的“美育”特色学校,被中国教育学会誉为“美的摇篮”。

 

学校始终以美育着力,美育课题研究相继获得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、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一等奖、成都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。

 

    现阶段,学校正在以“重构新空间,服务学习者”为教学改革方向,努力推进“未来学校”实践研究,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时效。

 

    回顾成华小学的发展之路,我们深知没有什么修养与能力是可以“速成”和“打造”的,学校将秉承“以美育人”的办学理念,让教育的边际不断扩大,让美的追求不断延伸。让每一个成华小学老师都以温和和从容的态度,尊重人性,遵循规律,牵着孩子的手,让孩子从起步的每一阶段都能踏踏实实感受到“美”的存在,让他终身都能与爱相伴,与美相随。

成华小学划片分区:

   范围:东至积步街以西、跳瞪河北路,西至新鸿南路,南至双林南支路、成华大道部分,北至新鸿路、杉板桥路。


  主要街道名称及门牌号、楼盘名称及单位名称:新鸿一区;双园巷;新鸿南路:49号、51号、69号、77号、101号、105号、159号;万年场横街(万年小区);万年场6组20号;双林三区(双园社区);双林北横路;双林北支路;双林南支路;西沙三街;二环路东三段(含8号九龙仓);小龙桥路;新鸿路:8号、10号、12号、23号、26号、420号、430号;新鸿北支路;万年场下街;东篱路;跳蹬3、4、5组;联合5、6、7组;成华大道:单号1-13号、双号2-346号);万年路;万年巷;川棉厂宿舍区(锦绣东方);杉板桥路(含199号保利康桥);跳蹬河北路;双庆路99号(花样年花郡);东秀一、二路;双林路(至双林北横路路口的单号):3号、5号;积步街以西(单号)。



成都市成华小学怎么样?家长评价如何?

  很多家长爱看这种评价,其实小学学生教育和家长有很大的关系,家长一定要跟上学校教育,孩子学习才行,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,考试成绩还是主要的,没有那个家长敢保证,成绩低,但是素质高。

  教育孩子,是整个家庭的重任,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“修身”走向“齐家”,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。

  家庭教育上不去,学校再好,也是不行的。

本文由成都家教www.chuanshijiajiao.com整理发布


百度搜索更多内容:成都市成华小学,成都成华小学网址,成都成华小学划片分区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chuanshijiajiao.com/News_View.asp?NewsId=4859 (转载请标明出处:四川师范大学家教
------声明: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侵犯了您权利,请与本站联系!
更多